张少永:幸福饺子

文/张少永

年根底儿,赶穷集的山区老百姓,熙攘了小镇的农贸市场。中午的小饭店吃饭的人并不是很多,一对赶罢集的花甲老人对话,勾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其中一位老人对另一位老人说:"哥,想吃什么你点,兄弟我请客",“兄弟你点,这一顿哥请"。最后俩人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上二斤水饺”。哥哥问:“老板,水饺多少钱一斤”?"我们这儿水饺论个,一个五毛,一斤三十个"。哥哥听到"天价"吓了一跳,“兄弟,五毛一个,三十个一斤,咱俩二斤吃不了吧"!弟弟也是吃了一惊,“吃不了、吃不了,哥,要不咱俩要上半斤吧,不够一人再吃三个馒头"。

在比较落后的边远农村,水饺曾经是一种奢侈品,每年正月初二才能吃一顿。记得那年年底,父亲 从生产队领回三斤左右的"供应面",硬是等到正月初二才拿出来吃一顿饺子,还舍不得把白面吃完,总是留下一少半,等家里有人生 病时改善一下伙食,所以也有老人把那时的白面称做“病号面"。改革开放后,农村的生活 质量提高了很多,但是吃饺子的时候还不是很多,有重要客人、或节日时才吃上一次,平时还是舍不得吃。而吃饺子时,母亲总会包一个五分的硬币在里面,谁吃到了喻意吃到了"福",无论家人谁吃到了“福",全家的欢乐气氛都会达到一个小高潮。那时我就想,如果我能挣上钱了,每周都和家里人吃一顿饺子。

一九八八年秋天,我参加了工作,虽然每月工资只有四十六元,可在当时也是中上的工资水准了。我当时所在的单位是个派出机构,人员不多,因而没有食堂,通过上面的协调,在所在地的镇政府食堂入伙,个人交伙食费。在食堂就遇到一次类似俩位老人的"尴尬饺子”。那时的我饭量很大,就吃饺子而言,一顿吃四十个,一点问题也没有,而吃完一碗时才知道一个饺子八分钱,吃四十个,两天的工资基本就差不多了,吃了二十个就不敢吃了,所以我特别理解俩位老人"吃不了”二斤饺子的心情 。

现在我已年过半百,儿孙绕膝,只要有时间,随时都可以吃饺子,然而与父母 、与儿孙,远隔千余里,新春佳节,真的很想团团圆圆的与家人吃一顿"幸福 饺子”。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www.biidar.com/info/953.html

« 上一篇2020-08-06 20:10
下一篇 »2020-08-06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