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接受糟糕的自己?

原创 康卫军

昨天修改文章的时候,有一种非常强烈的自卑感,感觉自己写的那些文字简直就是垃圾。有那么几刻钟,甚至对写作这件事情开始产生质疑。我究竟适宜不适宜写作?我到底具备写作的天分吗?

看看自己写的那些文字,语言艰涩难懂,词不达意,一会儿东一斧头西一榔头。就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小孩,姿势难看,样子怪异,滑稽可笑,毫无美感可言。这是我写的东西吗?

那一刻,感觉实在糟糕透顶。像这样状况,不仅出现在写作中,也出现在其他场景中。包括与孩子的沟通中,包括和家人的相处中,包括具体的工作中,包括各种关系的维系中。一样的事情,也煞费苦心的做了,但总有那么点过犹不及,或者略欠火候。

这种状况会导致情绪一落千丈,进而会引起一种连锁效应,想起以前更多尴尬的事情。这就像多米罗骨牌,只要有一张被推到,看似坚不可摧的精神城堡,瞬间会土崩瓦解。人恍若掉进了无底的深渊,一切都变得暗淡无日。

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各种无奈,各种失意,自卑的情绪达到顶点,犹如女人的“汛期”。我常常想,也许男人也有自己的周期,只是没有女人那样敏感,能用身体的某些特征反映出来。男人体现在坏脾气上,往往由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引发,进而开始敌视自己。

一个人能否接受平庸的、满身缺点的、糟糕的自己,体现一个人的基本素养和成熟度。无奈和焦虑在一些人眼里是无能的表现,而在另外一些人眼里却是个机会。意识到自己的不完美,发现问题,找到短板,才有可能通过努力,改变现状提升自己。

有些问题,即使全力以赴,也不会有解。有可能它只发生一次。很多人的无奈和焦虑,大都来自于此类问题。

比如和一位多年的好友,失之交臂;比如一段牵肠挂肚的感情,恋恋不舍;比如一方良辰美景,而你只是匆匆过客;比如一些梦里发生过的事情,虽然获得极致快乐 ,却也无法抓住它们。

总有那么一个突然闪过的瞬间,让你觉得自己就是那个被全世界遗忘的人。这样的感觉会时不时出现在我们的大脑里,让我们觉得生活 是残酷的,又是无聊的,这是生活的真相吗?是,仿佛又不是。

生命本身是一种既清晰又朦胧的幻觉。哲学大师周国平说:“死亡是这个世界最自然 的事情,就好像一个人在旅馆里住了一夜,第二天天亮要上路;就好像一个演员演完戏以后,总要谢幕;就像树上果实,成熟以后总要掉下来。”受死亡,原本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至此,又觉得一切都不那么可怕了。把自己那些微不足道的烦恼、包括愚昧、糟糕、无奈,痛苦、焦虑,放到生死这样的大尺度面前,一切都不值一提。

不知道从哪本书里看到这样一段话:“这个世界大家其实都在排队沿着一条路往前走,停不下来,走到尽头就是死亡。这时,有些男人和女人搭上了腔,开始说笑起来,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整个队伍便充满了欢乐。”

每次想到这段话,一切糟糕的情绪瞬间烟消云散。因为大家一样,都在这队伍里。不如做点什么,全当打发无聊的时间,突然像是为生命找到了某种出路和意义。思考死亡这个晦涩的主题 ,能帮我们从当下的困境暂时抽离,拥有一个全新的开始。

世界上许多事情,看似对立,却又在对立中找到一种平衡。好与坏,高与矮,甜与苦,长与短,奢华与淳朴,宽阔与局限,高大与渺小。仅仅品尝一种味道,体验一种经历,邂逅一种情感,人生 又实在没多大意思。

在这个前提下,似乎任何直面而来的遭遇,或好,或不好的,都应该全部承受。只拥有一种形式的人生,似乎不能称其为人生。

如果把人的思想活动比作一部电影,那我们就是由千千万万的切片构成。此时的你,和下一刻的你,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你。决策是一个你,行动是另一个你,快乐是一个你,痛苦是另一个你。所有这些你叠加在一起,才构成一个完整的你。

所以偶尔的失败,偶尔的糟糕,偶尔的不开心 ,只是构成你整个思想的几个小小的切片而已,它们不能代表整体的你。我们能做的,是不断优化这个系统,让它不断的发展、壮大、最终具备某种坚韧性。宽容自己的糟糕,就是宽容自己敏感多疑的孩子性。

写到这里的时候,心情 舒畅了许多。有一种无形的东西,似乎已顶破厚厚土层,在心里潜滋暗长。春天是复苏的季节,被疫情笼罩的日子终将过去,愿一切安好。

麦客随笔(KWJ59371747)

第( 1123)篇原创

无需授权即可转载

无需保留以上版权证明

希望与您一起更新操作系统,

打磨思考能力,

见证成长路上的奇迹.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www.biidar.com/info/72721.html

« 上一篇2022-08-31 21:19
下一篇 »2022-08-31 2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