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 弓 王 (散文)||四川 李 涌

● 李 涌

看着时下民俗街上出售的弹弓,脑海的深处所记忆着的儿时玩弹弓的情景又浮现在了眼前。那时,我是远近闻名的弹弓王。

既然能称王,必有过人之处。当我能记事的时候,正是那个动荡的年代,史称“十年动乱”。那时没有法,没有理,只有漫天飞舞地红旗和震耳欲聋的革命口号。大人们忙着抓革命,自身都难保,哪有时间来管孩子们。于是,一大群少不经事,懵懂无知的孩子们拉帮结派,各有喜好,着实出了好些个顽主。

一帮喜打弹弓的少年,只要天不下雨,每天都会聚在一起。先是到基建的贮料场上,在那大堆大堆的小鹅卵石上寻选可以做弹弓子弹的小石子,每人都会用它装满身上的衣兜裤兜。现在我家里还保存着一枚小小的酷似鸟卵的石子,就是当年寻找到的,已成了我对儿时生活 记忆的唯一的物证。随后就会在大院的行道树旁或在大院后山的小香樟树林里追逐着成群的小鸟。

我们的弹弓都是自己动手制作。先是在万年青的灌木丛中寻找适合的树杈,割下后用细铁丝绑扎成自己适应的宽度,再放到火上烘烤定型。待到树杈自然 冷却后,去掉铁丝,剥掉树皮,用小刀、砂纸打磨光滑,切去多余部分,一副弹弓架就做好了。弹弓上的橡筋是偷偷从女孩们跳的橡皮筋上剪下的,也有的是从当医生的父母 的听诊器上偷偷取下的。包石子的牛皮,有的是从修鞋匠那里拿的,有的是从自己或别人的皮带上剪下的。总之,在无法无天的年代就有无法无天的办法。有了这些东西,几分钟就可以制作一把弹弓。

弹弓人人都会打,但要打得准,就需要长时间训练。我们最开始是练打树杆,从粗到细;后又在树杆上画圈,要求打到圈内。当能打谁树杆上的圈后,下一步就是到药房去偷小玻璃药瓶。把小玻璃瓶放在竖立的砖头上,后退二、三十米,用弹弓去打。看着弹着玻璃碎,听着清脆的爆破声,感觉十分兴奋。自以为已经打得很准了,便开始到树林中去打小鸟。然而,很长一段时间,连鸟毛也没能够碰到!小鸟是活动的,在树枝上不停跳跃,树叶树枝仿佛也在有意无意地遮掩视线,打鸟确实比打树杆上的圈,砖头上的玻璃瓶难度大多了。

第一次打下鸟儿来,是在不经意中。那日奉母亲旨意到大院外一农村合作社的么店子去买豆粉,在路过一片翠色竹林时弟弟站住了脚,仰头手指着竹林说;“哥,那里有只鸟!”我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细长弯曲地竹杆随风摆动,竹梢处停歇着一只体型较大的鸟儿,我认得是“白头翁”。我一摸口袋,弹弓在,“没有子弹,”我对弟弟说。他开始在地上寻找。为了避免父母的责骂,每天回家前,我总会把没有用完的石子全部丢掉。弟弟在地上寻了一遍,没有适合的石子,只好捡起一小块碎瓦块。我接过放入弹弓包皮,对准竹梢上的鸟,满满地拉开橡筋,随后放手。清清楚楚地看见,碎瓦块挟着风声在空中划出一送漂亮的弧线,飞到鸟儿身上,只见它一动不动向下就栽。“打中了!”我和弟弟兴奋地高叫着扑向竹林。很快找到了已经死亡的鸟儿,头上还有血迹。

有了第一次,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每次到树林里转上半天,总会有不小的收获。长时间的训练和逐渐增加的经验,使我打弹弓的技艺得到极大提高,达到十分精准的程度。当我有一次一弹从树上打下两只鸟来后,便成了弹弓王,也有了“跟班”。只要我出发去打鸟,总有一、二个小一点的男孩会自愿跟着我,帮我找弹弓子弹,并帮我把小石子装满他们的衣兜裤兜。帮我提着装战利品的布袋,一旦有猎物从树上落下,他们就会飞奔过去寻找。那个年代,吃肉凭票,不要票的就要通宵去排队。而我家,飞鸟野味吃不完,用绳子一串串腌制后挂起来慢慢享用。

忽有一日,察觉到周围的一些熟习的东西都变了样。先是父亲 回家后不再有笑容,接着就有一群人来到我家,把我和弟弟赶出门外,在家里翻箱倒柜。后来有人告诉我这是被造反派“抄家”了。原因就是父亲有些莫须有的问题。从看到那一幕起,我好象懂事了许多,话少了,眼睛更注意观查了,手里的弹弓也很少对准树上的小鸟了。看着为了撕毁自己父亲大字报而被打得鼻青脸肿的伙伴,一群半大孩子在一起商量好了对策。晚上,几个手拿弹弓的伙伴在认清整父亲的人后,跟踪找到他的家,天黑以后,只要他家灯一亮,就用弹弓打,没关窗户,一弹就打碎灯泡,关了窗户就打玻璃,直打得骂声绝迹再不敢开灯,才会像胜利者般凯旋。

那时,弹弓成了我复仇的工具,也是我保护自身安全的利器。那时,成天弹弓不离身,一直到进了中学。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www.biidar.com/info/665.html

« 上一篇2020-08-04 21:50
下一篇 »2020-08-04 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