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度”里的生存道理

真理直指事物的本质。

简单真理揭示真理的感性状态。零度生存理念就是主张将处于感性状态的真理,能更自觉地融入我们的生活 创意中,让人生 行走不会负债累累。

享用是有限的。

田万顷,日食几何?广厦千间,夜眠几尺?生命是有限的,有限的生命只需有限的享用。一日三餐,即使是山珍海味,美酒佳肴,也是以腹胃饱满为宜;衣冠楚楚,哪怕是绫罗绸缎、金缕玉刻,也只是装裹你五尺之躯,肉体凡身;纵然是香车美女、奢华绝顶,你也不会每日得到二十五个小时的享受,或许如一首歌所唱,你也不能“再活五百年”。

据说,上帝对人是公平的,“施舍在我,我必报应”,上帝不会让任何一个人做“超额享受”,倘使一个人违背上帝的意旨,奢侈荒靡,享用无度,那么上帝一定会在适当的时候收回对他的赏赐。为了得到上帝长久的宽恕,我们一定要量体裁衣,节度获取,以恰当的物力滋润有限的生命,免得在去见上帝的路上,我们还要为忏悔和赎罪做痛苦的准备。

最近看一资料,某科学家讲从生理学的角度讲,人的一生对性欲的享用也是有一个限量的,所以淫乱无边者多厄于短年。

享用有度,取舍当量。

柔弱胜刚强。

柔弱胜刚强”是佬子)》第三十六章的观点,原文是:“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使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于人我们借有老子的这句话,目的是肯定那种柔性的生命状态,这也是零度生存的一种表现形式。

柔常常表现为一种被动,像是不具备任何进击性,实际柔的进击性是非常强硬的,滴水穿石,就是这个道理。舌头与牙齿相比显然是柔弱的,但牙齿常常被烂掉或碰碎,而舌头始终完好无缺。世界上的生灵也是这样,虎豹与牛羊相比,虎豹要强硬得多,但虎豹正成为濒临绝迹的物种,而牛羊却欣欣向荣,遍地皆是;细雨绵绵,可能没有太大的冲击力,但万物生长,则是靠润物细无声的细雨;而狂风暴雨可能惊天动地,却给人带来恐慌和不幸。

女人是柔弱的,但她就像笛子的孔,能将你的无惧与果断化为音符,任何再刚烈的雄性面对这个“孔”都会熄灭暴烈的火焰,成为驯服的盖羊。男人的柔弱不在于性格,而是一种生存方式,甚至是一种手段。以弱胜强,以退为进,是大智人生。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是大智慧

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是小聪明。

有一个近乎调侃的故事 ,但却是复杂问题简单化处理的精典案例

说的是一位高先生刚到一家公司就职,面对工作一筹莫展,他完全不清楚各项工作应该如何去抓。但他又不想让下属知道自己的底细。

有一天,有一个下属来请示一项工作。请示完毕,下属问道高经理,您看这事应该怎么做?”“高经理”当时真不知道应怎么做,但他却回答得非常好,反问道:“以前怎样做的?”

下属就说以前如何如何。

“那就照以前那样做。”就这样简单地解决了一项棘手的问题。又有一天,又有一个下属来请示一项工作,然后间他“应该怎样做”,他还是问道:“以前是怎么做的?”

下属说:“以前没做过。”

“外地怎样做的?高先生非常聪明。下属就说外地怎样怎样做的。“那就照他们的模式去做!”一项工作又解决了。

又有一天,又来了一个下属,又请示一项新的工作。高先生还是问以前、问外地。下属说以前没做过,外地也没有做过。

高先生灵机一动,反问道:“那你想怎么做?下属一五一十说出自己的想法。高先生装做略有所思状后命令道:“就按你的想法去做!”

就这样,高先生非常简单地度过了“难产期”,谁也没看出高先生目前的“瓶颈”状态。官场、职场 就是这样复杂又这样简单;相反,如果把简单的问题搞得复杂化那就不是大智慧,而是小聪明,是“零度生存”理念所否定的。这里不予赞述。

吃亏是福。

板桥老先生的这句座右铭可谓家喻户晓。但真正事到临头,绝不是任何人都能用得得心应手。因此,也不会有更多的人体味到了吃亏是福的妙境。我们在零度生存的框架下,提倡“人生减法",就是主张学会“吃亏”的学问和艺术。

其实,对这句话至少可以得出两种诠释,一是老子的“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存”,也就是说“亏”作为“祸”的一种形式,总是与福紧紧依傍。另一种解释是吃亏是一种放松,是一种解脱,有点像阿Q的精神胜利法。

这里,我们更强调后者。

盈与亏表明利益得失的价值取向,也体现生命发展的一种轮回规律。做生意的人都追求盈利,谁也不做亏本的买卖。诚如古人所说:“杀人的生意有人做,亏本的生意没人做。”而生命现象的一个最典型的表象就是水满则溢、月盈则亏。溢者,恣肆漫延也,必殃及周边,此为人生之大祸。而亏空,总是一种缺凹,既可免除人们的嫉妒,又能警策自己生活的意志。身无累赘,心无压力,无论在感情上还是物质利益上都不亏欠他人,心底无私天宽地广,这也是人生幸福 的一大境界。

死去原知万事空。

我们常常去参加一些死者的葬礼。

在殡仪馆里呆上半天,其感受会很深刻,老的少的,男的女的,穷的富的,贵的贱的,活着的时候也许各有各的生存方式,各有各的生活选择;而一旦由生入死,都必须在一缕青烟中化作酥酥的骨灰。一切的一切,都不复存在。

这种观点也许没有什么新意。

因为前人都广为论及,比如陆游的“死去原知万事空”,《红楼梦》中的“好了歌”。关键是怎么能以这样一种认识高度,确定生存的坐标。

据说,有一个富翁临死前,还在孜孜以求地探索以他的尸体出租可以赚到一笔钱,我们倒是佩服这位富翁的执著精神,但是这种对钱的痴迷实在让人遗憾于他的“死不改悔”

人生当然要有所作为,要有成就感,要实现自身价值。但在本质上讲,人生肯定是一道减法,越活越减,天增岁月人增寿只是种浮相,实际多一岁不就是少一岁的寿命吗?而且随着年岁的增高,生存的茫然、生命中的困惑都渐渐减去,那种迷惘状态的顽固不化,最终会醒彻为“原来如此”

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减、减、减……直至归零。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www.biidar.com/info/22636.html

« 上一篇2023-09-06 04:29
下一篇 »2022-08-26 2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