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全平 | 永远的“白石”精神(齐白石)

文:汪全平

齐白石先生是我国妇孺皆知的艺术大师。他由乡间木匠变成艺术巨匠,很有传奇色彩,其成功 背后所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今天人们总是惊叹他作品的天价,他的一只墨虾,拍卖价格即达百万元人民币。其实,我认为更为可贵的是白石老人的勤奋精神和平民情怀。

齐白石是一位长寿而勤奋的画家,他早年在家乡做木匠,二十多岁学画,六十多岁成名,九十多岁成为一代大师。在诗、书、画、印等多方面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一个人的长寿与否多靠天意,而勤奋与否全靠自身。在其众多的绘画作品中,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他笔底透明的河虾,形神兼备,呼之欲出。其实,他所画的题材十分广泛,全都来自于生活 和自然 。如柳蝉、蜻蜓、螳螂、小鸡、青蛙、老鼠、水牛……乃至人物 、山水等等。

这些题材是他早年农村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很接地气,又经过他的认真观察和艺术加工,所以充满了亲切感和生命力。他为了画好河虾、昆虫及鸟类,家中专门饲养了这些小动物,认真观察体会,达到“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境地。他的作品可谓“外思造化,中得心源”的结晶。

白石老人的画风晚年渐达化境,既有民间美术的质朴品格,又有“文人画”的高雅洒脱气派。这得力于他的苦学和多思。他刻有一枚印章“不叫一日闲过”。坚持天天动笔,一日被杂事或偶发事件耽误了,第二天定要补上。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有人曾统计过:从他二十几岁学习绘画,到九十多岁去世,中间只有二十多天未作画,这还事出有因。一次是他的母亲去世了,另一次是自己生了大病,实在提不起毛笔。为了学习篆刻,他从山上弄了一车石头回家,刻了磨,磨了刻,将石头全部刻完。故称自己为“三百石印富翁”。齐白石对自己艺术的评价是:诗歌 第一,篆刻第二,书法第三,绘画第四。他将诗、书、画、印巧妙地溶为一体。

白石老人对绘画的理论也有极精辟的论述,最著名的是“作中国画,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这极形象地道出了中国画的形神关系和神韵主旨。是苏东坡的“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的引伸和生发。这些理论,至今仍是中国画审美的主要标准之一。他常告诫自己的学生“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何止仅适用于学习绘画,对于学习文学、书法,乃至其它的艺术和科学,莫不如此。即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艺术和科学都离不开创新,一个民族更离不开创新。

齐白石晚年享誉全国,乃至全世界,可谓成就卓著,大器晚成。被称为“人民艺术家”,“世界和平使者”。但他始终保持着农民的质朴和节俭。真可谓“富贵而不淫”。齐白石节约是出了名的,他过惯了粗茶淡饭的日子,要求家人拒绝浪费。连采购来的食物等日用品的包装纸都留下来,作为画画的起稿纸用。这可能与他不忘当年初到北平时的贫困生活有关。据说有一次他想将自己画的一幅白菜,拿到菜贩子那里换几斤吃的大白菜,结果遭到了菜贩的白眼和呵斥。到了今天,他所画的作品被称为“软黄金”,早已能换豪车、豪宅。这也许是“市场”开了白石老人的历史玩笑。

白石老人在日本人侵占北平期间,巧妙地与汉奸周旋,不为日本人作画,有“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这可谓“威武而不屈”。白石老人勤劳一生,“不叫一日闲过”。像一头老黄牛,不管境遇如何,几十年如一日,耕耘不止,可谓“贫贱而不移”。

齐白石,这位来自草根的艺术大师,不向命运低头,认准既定的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奋进,将“工”与“写”,“雅”与“俗”,“平淡”与“浪漫”,“似”与“不似”,几乎发挥到了极致,造就了中国美术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座高峰。白石老人的“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孜孜以求,甘于寂寞的精神,早已超越了艺术本身。

今天,我们很有必要学习白石老人的精神,做到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白石精神”不仅是他个人的,更是我们民族的。实现中国梦,离不开“白石精神”!

汪全平,1963年生,安徽怀宁人。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www.biidar.com/info/22236.html

« 上一篇2023-06-06 17:18
下一篇 »2023-06-08 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