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子的哲学

作者:周同洁

不敢奢谈人生 哲学和宗教,但是目睹了一些幸福 和凄惨,听闻了一些繁华与衰落,对于人生,也有了些许浅薄的认识。

夏目漱石曾说,人生二十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处必有暗,三十而知明之多处暗亦多,欢浓之处愁更重。

人生的阅历总是伴随着成长,而吸取了更多的铅华,总是不经意之间,抖落尘埃,让人唏嘘不已。作为监狱人民警察参加工作已近十个年头,而立之年偶尔顿下思绪,脑中总会闪现出一对母与子的片段,令人默默无语:

三年前,一个不热的夏天,我带着一名入监不久的服刑人员接见,他20岁左右,个头不高,白净的脸,一副文弱书生的样子。光看外表,谁也猜测不到他的罪名是故意伤害,有期徒刑七年。

从监区到接见室,该名服刑人员一路神情黯然的样子,到了接见室。前来接见的有他的母亲和他的两个姐姐。母亲和他的姐姐一见面就是伤心欲绝的哭泣,念叨着牵挂与思念 ,与此相对的则是冷漠的他。明眼人一下便能看出,在重男轻女的习俗浓厚的家庭中,他享受了多少父母 和姐姐们的溺爱。聊了一堆家长里短,在临走的时候,这名老母亲给他说“XXX,在这里面要多吃饭,别和在家的时候一样,一生气就不吃饭。”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愣住了:原来这名服刑人员在家会以吃饭要挟自己的父母,这是多么的可笑与荒唐啊?这名成年人竟然会用这种幼童处理问题的方式和父母较劲。这到底是父母爱之过,还是子之错呢?

与此相对,我想到了《战国策.赵策四》中记载的一个故事 :在战国时期,秦国趁着赵国政权交替之际,大举攻赵,并占领赵国三座城市。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援,齐国一定要以赵太后最小的儿子长安君为人质,才肯出兵。赵威后溺爱长安君,执意不肯。在这种强敌压境,赵太后又严厉拒谏的危机形势,大臣触龙用“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的道理,说服了赵太后,让她的爱子出质于齐,换取救兵,解除了国家危难。赵国的贤人评价说,君王的孩子,可算是国君的亲骨肉了,尚且不能凭借无功的尊位,没有劳绩的俸禄守住金玉宝器,更何况是人臣呢。

两千年前的人们尚且知道,做父母的疼爱孩子,一定要为孩子考虑长远,严格要求,不能溺爱放纵不已。否则很大概率会给孩子带来痛苦,给父母带来悔恨。家颐《教子语》同样教导我们“父子之间,不可溺于小慈,自小律之以威,绳之以礼,则无不肖之悔”。

邻望邻好,亲望亲好,做父母的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但是再多的期待,也不能用溺爱去呵护。否则当父母年华逝去,留下的只是痛苦的回忆了。

(作者周同洁是山东省监狱管理局民警)

司法部犯罪与改造研究杂志社

官方微信幸福的黄丝带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www.biidar.com/info/1670.html

« 上一篇2020-08-12 10:41
下一篇 »2020-08-12 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