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丘而望远

 
作者: 唐代   李白
登高丘,望远海。
六鳌骨已霜,
三山流安在。
扶桑半摧折,
白日沉光彩。
银台金阙如梦中,
秦皇汉武空相待。
精卫费木石,
鼋鼍无所凭。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
牧羊之子来攀登。
盗贼劫宝玉,
精灵竟何能。
穷兵黩武今如此,
鼎湖飞龙安可乘。

登高丘,望远海。
登上高丘,向大海遥望。

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那传说中的东海六鳌,已早成了如霜的白骨,那海上的三神山如今已漂流到哪里去了?

扶桑半摧折,白日沈光彩。
那东海中的神木扶桑可能早已摧折了吧,那里可是日所出的地方。

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
神话中的银台金甄,只有在梦中才会出现,秦始皇和汉武帝想成仙的愿望,只能是一场空梦啊。

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
精卫填海只能是空费木石,鼋鼍架海为梁的传说也没有什么证据。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
君不见骊山陵中的秦始皇和茂陵中的汉武帝都已早成土灰了吗?他门的陵墓任凭牧羊的孩子攀来登去,无人来管。

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
眼看着墓中的金珠宝玉已被盗贼劫夺一空,他们的精灵究竟有何能耐?

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
像这样的穷乓颊武、不管百姓死活的帝王,今天早该有如此之下场,他们怎可能会像黄帝那样在鼎湖乘龙飞仙呢?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10-112

登高丘,望远海。

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六鳌”二句:六鳌三山的故事在《列子·汤问》中,是夏革讲给汤听的。革曰“渤海之东,不知几千亿万里,有大壑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五山之根无所连著,常随波上下往还,不得暂峙焉。仙圣毒之,诉之于帝。帝恐流于西极,失群圣之居,乃命禺强使巨鳌十五而戴之,迭为三番,六万岁一交焉,五山始峙。而龙伯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及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鳌,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于是岱舆、员峤二山流于北极,沉于大海,仙圣播迁者巨亿计。”

扶桑半摧折,白日沈光彩。
扶桑:传说中的神木,长在日出的地方。

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
“银台”二句:《史记·封禅书》:(齐)威、(齐)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至者,仙人及不死之药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去云。及至秦始皇并天下,至海上,则方士言之不可胜数。始皇以为至海上而恐不及矣。使人乃赍童男女入海求之。船交海中,皆以风为解,曰未能至望见之焉。”《封禅书》又记:“今天子(汉武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遣方士入海中求蓬莱安期生之属。”

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
“精卫”句:谓“精卫填海”的故事不真实。《山海经·北山经》:发鸠之山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于东海溺而不反,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以堙于东海。“鼋鼍”句:言三神山既不存在,鼋鼍一类的神物也就无处寄身。仍言神物为虚幻。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
“君不见”二句:谓求神仙、寻找不死药的秦皇、汉武仍不免一死,至今其人已化为尘土,陵寝荒废。秦始皇死葬骊山,汉武帝死葬茂陵。《汉书·楚元王传》:秦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珍宝之臧,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又多杀宫人,生埋工匠,计以万数。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骊山之作未成,而周章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羽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其后牧儿亡羊,羊入其凿,牧者持火照其羊,失火烧其臧椁。

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
“盗贼”句:盗贼是作者沿用统治者对农民起义军的称呼。据《晋书·索靖传》记载,赤眉起义军曾取走汉武帝陵园中的一部分金银财宝。精灵:指秦始皇、汉武帝的神灵。

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
穷兵黩武:好战不止。鼎湖飞龙:据《史记·封禅书》记载,齐人公孙卿欺骗汉武帝说:“汉之圣者在高祖之孙且曾孙也。”古之黄帝与神通,且战且学仙,铸鼎于荆山,有龙下迎。武帝对此深信不疑,且言:“嗟乎!吾诚如黄帝,吾视去妻子如脱躧耳。”

1、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10-112

登高丘,望远海。
六鳌骨已霜,三山流安在?
扶桑半摧折,白日沈光彩。
银台金阙如梦中,秦皇汉武空相待。
精卫费木石,鼋鼍无所凭。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牧羊之子来攀登。
盗贼劫宝玉,精灵竟何能?
穷兵黩武今如此,鼎湖飞龙安可乘?

  此诗有托古讽今之意,名托刺秦始皇、汉武帝迷信求仙、穷兵黩武,实讽唐玄宗,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首二短句为第一段,点明登高山望远海。登高临海,极目远眺,诗人心潮澎湃,但他并没有写沧海扬波,洪涛排空的景象,而去写与大海、高山相关联的神话传说。

  中间八句为第二段,写望中想到传说中的神仙境界并不存在,神话传说也为虚妄。六鳌成枯骨,三山已经是过眼云烟。扶桑摧折,太阳的光彩已沉没殆尽。“银台金阙”犹如梦中烟云,秦皇汉武寻求的长生药亦如幻影。精卫填海,徒劳无功;鼋鼍为梁,不足为凭。

  末六句为第三段。写望中想到秦始皇、汉武帝穷兵黩武,妄想长生,终归一死。这一段为全诗之主旨所在。秦始皇骊山构陵,汉武帝茂陵筑墓,均已倾废荒芜。到而今,当年的英豪雄强早已灰飞烟灭,风光不再,只有听凭牧羊子赶着羊群来登临践踏。他们的魂灵守不住他们的墓冢,他们的余威阻止不了盗墓者贪婪的掘夺。昔日穷兵黩武,威加四方,何等霸气。如今仍落得个如此下场,要想乘飞龙而成仙,那简直就是白日做梦。历史就是无情的,自然也是残酷的。那些想超越自然法则的“野心家”们,终究如凡夫俗子一样,化作灰,堕为尘,成为深埋土堆里的一把枯骨,与庶民百姓没有两样。而他们那些愚妄的做法,最终成为后人的笑柄。诗意还不仅限于此。怀古仅仅是引领诗兴,由之写来,直奔主题。唐玄宗,溺于佛道,好神仙,求长生,比起秦皇汉武来,犹过之而无不及;其穷兵黩武之举,荒淫误国之行,与之相比,并无二致。借古鉴今,借古喻今,借古讽今,才是这首诗真正的主旨。

  这首诗主要不是怀古之作,而是感时之作。登高山,望远海,面对着绝好的写诗环境,绝好的诗歌材料,诗人却遥遥想起了历史上两位雄才大略的皇帝的求仙的荒诞,予以严厉抨击。这是对此类皇帝的讽刺和批判,也是对当朝皇帝的暗示。感时伤世,抨今讽今,说明诗人虽落泊漂零,仍然心系朝廷,心系国运。

  此诗典故密集,一个典故代表一种意象。这些意象的有序排列,组成了全诗的思维结构。

1、百度百科.登高丘而望远

dēng gāo qiū ,wàng yuǎn hǎi 。登高丘,望远海。
liù áo gǔ yǐ shuāng , 六鳌骨已霜,
sān shān liú ān zài 。 三山流安在。
fú sāng bàn cuī shé , 扶桑半摧折,
bái rì chén guāng cǎi 。 白日沉光彩。
yín tái jīn què rú mèng zhōng , 银台金阙如梦中,
qín huáng hàn wǔ kōng xiàng dài 。 秦皇汉武空相待。
jīng wèi fèi mù shí , 精卫费木石,
yuán tuó wú suǒ píng 。 鼋鼍无所凭。
jun1 bú jiàn lí shān mào líng jìn huī miè , 君不见骊山茂陵尽灰灭,
mù yáng zhī zǐ lái pān dēng 。 牧羊之子来攀登。
dào zéi jié bǎo yù , 盗贼劫宝玉,
jīng líng jìng hé néng 。 精灵竟何能。
qióng bīng dú wǔ jīn rú cǐ , 穷兵黩武今如此,
dǐng hú fēi lóng ān kě chéng 。 鼎湖飞龙安可乘。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登高丘而望远翻译

暂无翻译!

《登高丘而望远》赏析

暂无赏析!

《登高丘而望远》作者

李白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先世于隋末流徙中亚。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早年在蜀中就学漫游。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荐,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历。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他隐

登高丘而望远原文,登高丘而望远翻译,登高丘而望远赏析,登高丘而望远阅读答案,出自李白的作品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www.biidar.com/gushici/99.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诗词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