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见外弟又言别(十年离乱后)

 
作者: 唐代   李益
【喜见外弟又言别】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经过了近十年的战乱流离,长大成人后竟然意外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初见不相识还惊问名和姓,称名后才想起旧时的面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说不完别离后世事的变化,一直畅谈到黄昏寺院鸣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明日你又要登上巴陵古道,秋山添忧愁不知又隔几重?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17
2、李静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43
3、蘅塘退士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30-131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十年离乱:在社会大动乱中离别了十年。离乱:一作“乱离”。一:副词。可作“竟然”或“忽而”解。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问姓”两句:“问姓”与“称名”互文见义。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别来:指分别十年以来。来,后也。沧海事: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有如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沧海那样。语罢:谈话停止。暮天钟:黄昏寺院的鸣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巴陵:即岳州(治今湖南省岳阳市),即诗中外弟将去的地方。

1、于海娣等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317
2、李静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43
3、蘅塘退士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30-131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诗人同表弟(外弟)久别重逢又匆匆话别的情景。在以人生聚散为题材的小诗中,它历来引人注目。

  首联“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开门见山,介绍二人相逢的背景。这里有三层意思:一是指出离别已有十年之久。二是说明这是社会动乱中的离别。它使人想起,发生于李益八岁到十六岁时的安史之乱及其后的藩镇混战、外族入侵等战乱。三是说二人分手于幼年,“长大”才会面,这意味着双方的容貌已有极大变化。他们长期音信阻隔,存亡未卜,突然相逢,颇出意外。句中“一”字,表现出这次重逢的戏剧性。

  颔联“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正面描写重逢。他们的重逢,同司空曙所描写的“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中的情景显然不同。互相记忆犹新才可能“疑梦”,而李益和表弟却已经对面不能相认了。看来,他们是邂逅相遇。诗人抓住“初见”的一瞬间,作了生动的描绘。面对陌生人,诗人客气地询问:“贵姓?”不由暗自惊讶。对一个似未谋面者的身份和来意感到惊讶。

  下句“称名”和“忆旧容”的主语,都是作者。经过初步接谈,诗人恍然大悟,面前的“陌生人”原来就是十年前还在一起嬉戏的表弟。诗人一边激动地称呼表弟的名字,一边端祥对方的容貌,努力搜索记忆中关于表弟的印象。

  诗人从生活出发,抓住了典型的细节,从“问”到“称”,从“惊”到“忆”,层次清晰地写出了由初见不识到接谈相认的神情变化,绘声绘色,细腻传神。而至亲重逢的深挚情谊,也自然地从描述中流露出来,不需外加抒情的笔墨,已经为读者所领略了。

  十年阔别,一朝相遇,应该有很多话语要说。颈联“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表现了这倾诉别情的场面。分手以来千头万绪的往事,诗人用“沧海事”一语加以概括。这里化用了沧海桑田的典故,突出了十年间个人、亲友、社会的种种变化,同时也透露了作者对社会动乱的无限感慨。

  两人热烈地交谈,从白天到日暮才停下话音。叙谈时间长,正表明他们情谊的深长。“暮天钟”并不是单纯作为日暮的标志而出现的。它表明二人叙谈得十分入神,以至顾不上观望天色的变化,也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只有远处传来寺院的钟声,才使他们意识到原来已是黄昏。作者在这一联,避实就虚,择取了叙旧时间很长这个侧面,表现出二人欢聚时的热烈气氛和激动心情。

  前六句,从久别,到重逢,到叙旧,写“喜见”,突出了一个“喜”字;七、八句转入“言别”。作者没有使用“离别”的字样,而是想象出一幅表弟登程远去的画图:“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明日”,点出聚散匆匆。“巴陵道”,即通往巴陵郡(今湖南岳阳)的道路,这里提示了表弟即将远行的去向。“秋山又几重”则是通过重山阻隔的场景,把新的别离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用“秋”形容“山”,于点明时令的同时,又隐蕴着作者伤别的情怀。从宋玉开始,就把秋天同悲伤联系在一起了。“几重”而冠以“又”字,同首句的“十年离乱”相呼应,使后会难期的惆怅心情,溢于言表。

  这首诗不以奇特警俗取胜,而以朴素自然见长。全诗以凝炼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生动的细节,典型的场景,层次分明地再现了社会动乱中与亲人久别后不期而遇又匆匆离散的场面,抒写了亲人间真挚的情谊,也表现了动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无奈。诗人借时事动乱中人生聚散的独特一幕,表达出无尽的诗情。

1、李静等唐诗宋词鉴赏大全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43
2、范之麟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701-702

【xǐ jiàn wài dì yòu yán bié 】 【喜见外弟又言别】
shí nián lí luàn hòu ,zhǎng dà yī xiàng féng 。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wèn xìng jīng chū jiàn ,chēng míng yì jiù róng 。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bié lái cāng hǎi shì ,yǔ bà mù tiān zhōng 。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míng rì bā líng dào ,qiū shān yòu jǐ zhòng ?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喜见外弟又言别(十年离乱后)翻译

暂无翻译!

《喜见外弟又言别(十年离乱后)》赏析

暂无赏析!

《喜见外弟又言别(十年离乱后)》作者

李益李益

李益(748─827?),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八岁时,逢安史之乱,西北地区常受到外族侵扰,李益离开家乡。唐代宗大历四年(769)中进士,历任象郑县尉等职位低下的小官。其后弃官而去,游燕、赵间,在藩镇帐下任幕僚十八年,长期征战南北,经过多次战争,所以他对边塞的军旅生活非常熟悉,写了不少描写边塞风光、讴歌战士慷慨激昂为国捐躯的诗歌。在艺术上能够吸收乐府民歌的特点,节奏和谐,语言优美精炼。

喜见外弟又言别(十年离乱后)原文,喜见外弟又言别(十年离乱后)翻译,喜见外弟又言别(十年离乱后)赏析,喜见外弟又言别(十年离乱后)阅读答案,出自李益的作品

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转载请注明:http://www.biidar.com/gushici/1527.html

« 上一篇
下一篇 »

相关诗词推荐

  • 喜见外弟又言别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 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 贺新郎·离乱从头说

    【贺新郎】 酬辛幼安,再用韵见寄 离乱从头说, 爱吾民、金缯不爱, 蔓藤累葛。 壮气尽消人脆好, 冠盖阴山观雪。 亏杀我、一星星发! 涕出女吴成倒转, 问鲁为齐弱何年月? 丘也幸,由之瑟。 斩新换出旗麾别, 把当时、一桩大义, 拆开收合。 据地一呼吾往矣, 万里摇肢动骨, 这话霸、只成痴绝! 天地洪炉谁扇鞴? 算于中、安得长坚铁! 淝水破,关东裂。

  • 古风(一百四十年)

    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 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 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 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 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 当涂何翕忽,失路长弃捐。 独有扬执戟,闭关草太玄。

  • 采桑子·十年前是尊前客

    【采桑子】 十年前是尊前客, 月白风清。 忧患凋零, 老去光阴速可惊。 鬓华虽改心无改, 试把金觥。 旧曲重听, 犹似当年醉里声。

  • 湘月·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有赋时予别杭州盖十年矣

    壬申夏,泛舟西湖,述怀有赋,时予别杭州盖十年矣

    天风吹我,堕湖山一角,果然清丽。
    曾是东华生小客,回首苍茫无际。
    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
    乡亲苏小,定应笑我非计。 
    才见一抹斜阳,半堤香草,顿惹清愁起。
    罗袜音尘何处觅,渺渺予怀孤寄。
    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销魂味。
    两般春梦,橹声荡入云水。

  • 渔家傲·三十年来无孔窍

    【渔家傲】 三十年来无孔窍, 几回得眼还迷照。 一见桃花参学了。 呈法要, 无弦琴上单于调。 摘叶寻枝虚半老, 看花特地重年少。 今后水云人欲晓。 非玄妙, 灵云合被桃花笑。

  •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去国十年同赴召)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歧。 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 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